南方观察丨生命的体温与脉动——评甘利英散文

来源:南方文坛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2月27日 19:23:4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甘利英散文随笔集《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》,在我看来,文字有真情实感,且优美动人。 甘利英 著作《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》 甘利英,广东省作协会员。中级作家。出版散文集《愿生

甘利英散文随笔集《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》,在我看来,文字有真情实感,且优美动人。

甘利英 著作《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》


甘利英,广东省作协会员。中级作家。出版散文集《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》,报告文学集《我爱这土地》。曾获人民文学杂志社学术支持的“美丽中国·观音山杯”散文大赛佳作奖,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、《作品》杂志社等主办的“大鹏生态文学奖”,首届“粤港澳大湾区”网络文学大赛入围奖、睦邻文学奖等各级奖项。作品散见《人民文学》《中国文化报》《知音》《华夏》《南方日报》《深圳商报》《延安文学》《长安学刊》《深圳晚报》等各级报刊。

在一部彰显性情内心的散文随笔集里,精彩纷呈的往往是片面和零碎,全面和整体是煞风景的。书中,人生的碎片星星点点,反射着记忆中的凄美与悲凉的光芒,清寒逼人。作者的文字之美,之自由,之性情,令人再三吟咏。可以说,这部散文集乃是甘利英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作者的文字和生活是平行的。对她来说,文字不是工具或载体,而是现实本身的一部分,所以更具有实感。泱泱都市女子在想什么,她就说什么,她用敏锐的眼睛追记昔日故乡美丽愁人的踪影,也捕捉深圳都市里的繁华以及繁华暂退后的落寞,从亲情、儿子、帽子、音乐、书籍,所有的边边角角,反映她的得意和尴尬,忧伤与喜悦。她的文字以尽可能艺术的方式再现了普通人的生活,这是对自然的润饰,更是对造化的补缀,她的文字表现上没有做作和骚动,但是可以从中感觉到她在写作时其实是把自己投入进去的,不是以灯的方式,而是以镜的方式。

甘利英从家乡飘到东莞,再从东莞飘到深圳,工作不断变换,心灵持续挣扎,理想之光却从未泯灭。可贵的是,在她的文字世界里,有流年碎影,有生活感悟,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,温婉动人,让人感到真实亲切。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生在乡村、辛勤耕耘的作者:野花的烂漫,小草的顽强,幼苗的茁壮,树干的挺拔。书中,那美丽的山野,盛开的鲜花,感人的亲情,迷人的晚霞……令人不忍释卷。

文学本身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,读这样的文字,你的灵魂不能不被作者唤醒。个人经历、心灵历程、阅读感想、风景游记、故园忆旧、亲情友情等等。看看该书的每一个小标题,就很有感触。诚哉斯言也:甘利英的散文随笔,题材并不宏大,视野也说不上开阔,内容更说不上震撼,用时下的文学理论考量,甚至有些微观和狭窄。然而正如俗话所说,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。她的散文格局虽小,却属芸芸众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,如同一个鲜活的生命,因为有了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,因为带着作者的体温和脉动,就显得可读可感,打动人心。

谓予不信,可读读她的《我的世间最浪漫的事》《闻香识友情》《享受琐碎》《城里的狗与乡下的狗》等篇章,透过那些或清丽、或质朴、或婉约的文字,我们能看到一颗莹洁的、善感的心灵的律动。甘利英的散文不论篇幅长短,不论抒情叙事,都彰显着一种自然、真挚、明丽的色彩和力量。读着它,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颤。甘利英的生活之路并不平坦,甚至可以说很有些坎坷,可她却始终高举着生命的烛光,编织着理想的图景,珍惜并捕捉生命中每一抹爱的闪光。

作为作者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,书中所描绘的一米阳光,一杯芳茗,一段亲情,一丝惆怅,都值得我们静静地品味。读此书,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红尘女子,栖居现代都市的喧嚣浮华后面,诉说着季节的感思,从前的故事,女人的不易,思绪的流淌。或许有人不屑说:这顶多是小女人的散文,无半点气势。其实,小女人散文如果把它写得好了,写得隽永清丽,也是一抹亮丽的人文风景。

在读这本《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》的时候,我不仅仅看明白了作者的“怎么写”,还看明白了她“为什么写”,通过怎样的思绪转化,写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字。套用余光中的话说:作者手中的“这支笔,能写景也能叙事,能咏物也能传人,扬之有豪气,抑之有秀气,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,也带有一点刚劲。”甘利英作为尘世间一女子,通过自己独到的笔墨,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字天地。

(作者简介:周思明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,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。出版文艺批评著作四部,长篇纪实文学一部。在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文艺报、文学报、中国艺术报、中国社会科学报、中国文化报、中华读书报、中国文学批评、中国文艺评论、中国作家研究、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、中国当代文艺论坛文选、世界汉语文学、鲁迅研究月刊、学术研究、华中师大学报、写作、南方文坛、扬子江文学评论、名作欣赏、长江文艺评论、艺术广角、创作与评论、湘江文艺评论、网络文学评论、深圳社会科学、特区实践与理论、南方论丛、文艺评论、文学自由谈、新世纪剧坛、曲艺、大众电影等刊发学术论文、文艺评论文章逾千篇。发表小说散文若干。获2017/2018中国文艺评论年度达人、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奖、多届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优秀文章奖、首届法治中国文化艺术论坛征文奖、广东省文艺评论文章奖、深圳市社科理论征文奖,深港两地书评大赛奖、香港紫荆文学金奖、全国生态文学大赛散文佳作奖等30多项。连获两届年度中国文艺评论达人、2019年第四期《文学自由谈》封面人物、《艺术广角》“今日批评家”等荣誉称号,多次应邀参加中国当代文艺论坛、中国曲艺高峰论坛、中国文艺评论年会等活动并作主旨发言。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、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、中国当代文艺文论选、马克思主义文摘、作家文摘、小说选刊、国家、省、市高中语文测试卷等选载。)

文章来源:《南方文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nanfangwentan.cn/zonghexinwen/2022/0227/398.html



上一篇:他一生被文学界无视,却写出了这部惊艳后世的
下一篇:精彩冬奥·冬奥絮语丨地上的冰雪是天上的云

南方文坛投稿 | 南方文坛编辑部| 南方文坛版面费 | 南方文坛论文发表 | 南方文坛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南方文坛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